大城进阶·成都故事②丨公园之中,享受烟火成都

2021-07-14 14:31:4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熊珮

川观新闻记者 王国平 雷倢/文 甘翠/视频剪辑、制图 

7月12日,天气晴朗,这是兴隆湖畔的普通早晨。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刘毅走在每天几乎同样的上班路:走出家门,穿过街道,沿着一条湖边道路来到办公室。

 

从办公室临窗眺望,可以看到位于兴隆湖南岸高地上的天府新区规划展示厅——2018年2月,“公园城市”理念首次在这里被提出。

 

兴隆湖畔(资料图)

 

这几年,刘毅见证了兴隆湖的邻水营城、兴利除害、蓄水成湖的过程,也亲身体验了在“公园城市”中的生活和工作场景。

 

“公园城市”理念的提出,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人与自然关系演进规律、城市文明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和深刻洞悉,体现了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建设现代化城市、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城市”的深邃思考和战略谋划。

 

在将城市布局和发展作为时代使命的宏伟实践中,2020 年1 月,成都再次被定位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承担起为全球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新形态提供新范式的时代命题。

一山一湖

见证一座城的重塑

从兴隆湖出发,沿天府大道一路北行30公里,就到了成都市中心一处考古作业区。这里发掘的摩诃池遗址,初现隋朝,代表着古代成都城市空间结构和规划布局的精要。 

自2018年“公园城市”理念在兴隆湖畔被正式提出以来,这场跨越1500年的“两湖”对话,是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动人图景。 

兴隆湖位于鹿溪河,曾是一个泄洪滞洪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里的水质仅为劣V类。通过修复整理,形成3平方公里的水面。

兴隆湖(资料图)

四川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时为了规范兴隆湖区域的规划、建设和管理,2016年底专门出台了《成都市兴隆湖区域生态保护条例》,通过立法的形式对这一生态区域进行保护。同时,通过前瞻性的规划设计为兴隆湖区域的治理、建设提供了科学性、系统性的实施方案。

至2018年初,兴隆湖区域已展现出后来被成为“公园城市”的形态雏形。

如今,很多像刘毅一样在兴隆湖畔上班的人,喜欢站在窗边,看湖水渺渺,看飞鸟划过。据悉,经过打造的兴隆湖,鸟类从52种、总数量几千只,增加至65种、种群数量超过了3万只。

水清、草茂,兴隆湖也因此被称为天府新区的“城市绿心”。

兴隆湖(资料图)

当刘毅走在上班路上,站在湖畔向东望去,龙泉山的葱郁扑面而来。去年年底,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西侧的高空餐厅主体钢结构完成封顶,这是天府新区重点打造的一个具有网红潜质的项目。

7月的龙泉山,草木繁茂。千百年来,龙泉山一直是成都东侧的生态屏障、地理屏障,也是成都人的心理屏障。2017年4月,成都的城市发展跨越龙泉山,将这座山打造成城市绿心和“会客厅”。

(图据丹景台景区)

总面积1275平方公里,世界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截至目前,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已累计实现增绿增景14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16年底的54%提升至2020年的59%。

公园之中,生机盎然。从2018年开始,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管委会委托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开展针对公园全域进行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变化监测。根据2020年6月的监测结果显示,公园内分布有至少500种乡土植物,同时还保存了一定种类和数量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其中还有被誉为“中国森林中最美丽动人的树”——香果树。

成都市公园城市局供图

当年李白诗中“草树云山”的锦绣风貌,再现成都。

按照规划,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全面建成后,森林覆盖率将达到70.5%以上,成都全市人均可增加10平方米净森林;每年固碳31万吨,释放氧气23万吨。

兴隆湖,见证了“公园城市”在成都的诞生。龙泉山,见证了成都城市形态进阶重塑的千年格局。

烟火之上

公园城市里的生活画卷

家的北边是湿地公园,南边是湖,每天走路上下班,住在兴隆湖畔,让刘毅有了安心做研究、干事业的“环境”。

在这里,刘毅和他的团队在天府新区已经孵化了10余家创新企业,估值数十亿元。6月7日,西部(成都)科学城和天府实验室也在兴隆湖畔正式揭牌。环兴隆湖布局的天府新区成都科学城,已经成为成都乃至四川最具活力的科创区域之一。

视觉四川 白桂斌 摄

龙泉山如今已成为成都的一座绿色地标,公园里的“城市之眼”丹景台、狮子宝、宝仓湾等景点每天吸引着无数市民及游客拍照留念。

兴隆湖和龙泉山的湖山相望,只是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在它们的背后,还有一幅多彩的生活画卷。

望平街(成都市公园城市局供图)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成都望平街上人头攒动。这曾是成都的一座老旧街巷,如今整条街都是网红打卡点,在一些点评网站上,这条街上的东南亚菜、咖啡厅、书店都排在成都热门榜的前列。

像这样的街巷,还有北门·爱情里、音乐坊、江滩公园、东湖公园、交子公园,它们共同的特征是都位于锦江之畔。这条盛满老成都人记忆的河流,自北而南纵贯城市,两岸居住了千万人口。2019年,成都开始规划打造锦江公园,以河流两岸为依托,由近及远地排布绿道、滨水产业带,以全新的消费场景,构建全新的消费业态。

成都高新区供图

公园城市也随着“流动的成都”的涟漪荡漾,成为城市的年轮。去年底,全长19.4公里的成都一环路完成改造,街角公园、深夜食堂、工业遗迹等等串联起成都“市井生活圈”。城市的年轮继续外延,沿成都绕城打造的环城生态公园,已构建了绿道、公园、小游园、微绿地等多级城市生态体系,成为成都城市美好生活的体验空间和时尚、健康、休闲等融合的生活场景。其中,青龙湖畔正在规划建设一座公园城市会客厅,集中展示公园城市意象。

连接工作,抵达生活,成都规划建设了世界最长绿道。当前,成都市绿道累计建成4780公里。书坊、花店、商店、咖啡馆、网红打卡点分布其间,与市民只有一个转身的距离。

成都高新区桂溪公园(资料图)

今年,成都又做了个“大胆”的决定,把婚姻登记中心搬进公园,6个公园式婚姻登记中心在5月20日开门。

从点状到线型,从分散到“串珠成链”,从链铺展成面,成都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已达15平方米。城市成为公园,公园也是家园。

公园之中,享受一个烟火成都。公园城市,正在重构这座城市的未来图景。

诗和远方

为“城市形态”增写新的注脚

将视野离开城市的方寸之间,抬头远望,亘古耸立的西岭雪山,带来诗和远方。1200多年前唐代大诗人杜甫看到的“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胜景,今天依然和成都错落有致的天际线同框呈现,推窗可见。

这正是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常用的构景手段之一——借景。不同的是,成都将旧时的私家享受,引入到公园城市的建设之中,形成大开大阖的大城格局。

成都市公园城市局供图

与传统城市中建筑与自然存在明显边界感不同,成都在建设中实现了区域内公园、街道、建筑“无界相融”,通过“城市依托自然”,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结合,形成丰富公共空间。

在宏观层面,成都构建了青山为底、绿道为轴、江河为脉的公园城市格局。

在社区的空间承载方面,15分钟生活圈正在成都铺开:以步行的时间为丈量尺度,将居民对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解决在15分钟的生活圈层内。不仅是要实现“望山见水,蓝绿交织”的生态场景,更是满足要住在画中,食在景间的生活动态,成都把绿色生态“打包”成一个个生态产品,送到每个市民身边。

成都市公园城市局供图

在建设公园城市的生动实践中,成都不断为“城市形态”增写新的注脚。

“公园+”“绿道+”也在激活创新动能。成都面向全球持续发布1000个新场景、1000个新产品,“公园城市”已成为成都新经济、新动能成长发育的场景媒介。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大考中,公园城市的生态优势、治理效能和活力韧性进一步彰显,成都成为全国感染率最低、活力秩序恢复最好的千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之一。

很多长期关注成都的人士注意到,从2018 年,从“公园城市”理念在成都首次提出,到2020 年1 月将成都定位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成都一直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发展逻辑,将城市布局和发展作为时代使命的宏伟实践。

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公园城市理念提出以来,成都在公园城市建设中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未来城市理想形态,深入挖掘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时代价值、科学内涵和实践路径,努力打造标定时代发展高度、承载美好生活向往的“未来之城”。

 
故事

 

环境好了,树多了,成群的鸟来了

 

7月11日,沈尤和同伴们又来到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监测山里的鸟类。

 

作为成都市观鸟协会会长,沈尤对这些鸟类十分熟悉,也会拍照记录来访的客人名单。在他的镜头中,龙泉山上大约有300多种鸟。“这其中不乏白绶带、红嘴蓝鹊等在全国拍鸟、观鸟网友心目中的‘神鸟’。”

 

2021年四川省暨成都市第40届“爱鸟周”放归救护野鸟活动(图据丹景台景区)

 

“相比7月,3月至5月是各种候鸟春季迁徙的高峰期,能在龙泉山上看到更多的鸟。”沈尤说,作为候鸟迁徙线路上重要歇脚点的龙泉山脉,每年春季,会有几十上百种的鸟类途径此地,其中猛禽的种类就有10余种。

 

这些年,每隔一日,成都观鸟协会就会组织人员上山监测鸟类。因此,沈尤和同伴们熟知山里的一草一木,他们也见证着龙泉山的变化。

 

沈尤介绍说:“2006年,我就跟同伴们一起来龙泉山监测鸟类,那时候山上植被非常稀少,荒坡较多,而近几年来,随着龙泉山森林公园的建设,山上不仅植被更丰富,生态环境也更加优美,为候鸟们的停留提供了更好的环境。鸟儿也随之增多了。去年,就监测到一万多只猛禽。”

 

“猛禽一般会选择有良好植被环境和捕猎条件的地方作为迁徙途中休息的地方,植被茂密的龙泉山便是猛禽的主要选择之一。”沈尤说,季节更替时,灰椋鸟和丝光椋鸟成群结队,麻雀鹰、蛇雕、苍鹰、冠鹰和游隼等猛禽在天空盘旋。”

 

2021年四川省暨成都市第40届“爱鸟周”放归救护野鸟活动(图据丹景台景区)

 

“龙泉山森林公园理的宝藏可不只是鸟类,还有各种珍稀植物。现在上山观鸟时,片山的树木和花朵代替了从前的荒坡。”沈尤还记得,在山上看见了国家Ⅱ级珍稀濒香果树的情景。香果树种资源分布少,繁殖比较困难。而龙泉山发现的香果树种群数量约30株,胸径最大者74厘米,自然更新良好。

 

根据去年公布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生态效益监测结果显示,当前共300余乡土植物在龙泉山安家,其中包括香果树、桢楠、喜树、白辛树、梓叶槭、野大豆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共计6种。

 

随着龙泉山森林公园的动植物的增多,这里已成为沈尤与同伴们最爱的观鸟点之一。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