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张红霞
9月23日,从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成都主会场上,四川在线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成都市实现一产业增加值达210.18亿元,同比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859元,同比增长13.2%,全年力争同比增长8.2%。
成都高标准农田的一个场景。(资料图片)
今年上半年,成都首先保障“米袋子”“菜篮子”供给质效稳步提升。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深入实施强基行动,小春粮食播种面积达101.8万亩,新建规模化养殖场12个、生猪出栏43.88万头,水产品产量4.87万吨,新建高标准农田32.8万亩。高效节水灌溉3.11万亩,新建规模化生猪养殖场30个,确保粮食、蔬菜、猪肉等主要农副产品生产稳定。
上半年,成都建立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招商指引及专家咨询工作机制,强化市县两级协同走访目标企业,每月开展招商引资及省市重点项目投资促进工作调度,新策划包装产业引领性项目135个,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12.9%。发布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41条。推进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和特色镇建设,启动556个川西林盘保护修复。高质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荐3家企业参评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新增农民合作社171家、家庭农场1744家。进一步提升“农贷通”平台综合服务能级,目前平台入驻金融机构346家,发布金融产品848个,累计发放贷款28182笔、432亿元。
中国农民(成都)丰收节主会场——天府农博园。(资料图片)
上半年,成都在“西控”片区大力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巩固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成果,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率达73%。积极稳妥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工作。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6820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登记赋码。
在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成德眉资同城化方面,成都聚焦市民对户外消费健康生活的新需求,以产业功能区、特色镇、川西林盘和绿道蓝网等为载体,促进文化创意、生态旅游、运动休闲、民宿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加快推进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及成德眉资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高起点谋划成德眉资农业农村同城化融合发展项目,发布成德眉资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目录,加快推动成德川芎产业园、蒲江-丹棱晚熟柑橘等农业农村精品示范项目实施。
在接下来至年底的几个月中,成都将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上率先突破。统筹推进绿色生态价值实现机制、城乡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等五项改革任务,探索构建更加完善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创造更多新的经验。
与此同时,成都将继续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宅基地审批、使用、流转、抵押、退出和收益分配等制度体系,鼓励农村居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与专业化公司合作实施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项目,带动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