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问成都都市圈,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2021-12-06 10:17:4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熊珮

四川在线记者 王国平

在国家发改委批复后,11月29日,省政府正式印发《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这是继南京都市圈、福州都市圈以后,国家层面批复的第三个和中西部第一个都市圈规划。

那么这三个都市圈在功能、定位和任务有何异同?在国家层面先后布局了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后,为何再次设立都市圈?为何目前三个都市圈的中心城市,不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传统意义上的一线城市?……对此,四川在线记者专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蔡之兵。

嘉宾名片

 

蔡之兵: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曾在中央党校省部班、厅局班、进修学院班开设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课程。

一问:

 

三个都市圈有何异同?

成都都市圈任务指标更加细化

四川在线记者:成都都市圈是继南京都市圈、福州都市圈后,国家层面批复的第三个都市圈规划,也是中西部唯一一个。这个三个都市圈在功能、定位和任务有何异同?

(成都太古里 四川在线记者 华小峰 摄影

蔡之兵:从战略本质分析,这三个都市圈发展规划的编制思路都来源于国家发改委2019年发布的《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这也决定了三大都市圈发展规划的主要框架、所涉及的主要领域实际上是高度一致的。比如上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都市圈发展的七项重点任务: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强化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加快建设统一开放市场、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强化生态环境共保共治、率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构建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机制。显然,这七大任务在三大都市圈发展规划都有所体现,这是三大都市圈的相似点。

当然,由于发展水平不同、区位条件不同、周边城市分布不同,三大都市圈在不同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区别。一方面,在发展定位上,南京都市圈的发展定位之一是全国同城化发展样板区,福州都市圈则将“两岸合作重要门户”作为都市圈发展的四大目标之一,而成都都市圈的一个重要定位是聚焦于内陆开放门户。另一方面,在发展目标上,成都都市圈明确提出了2025年的GDP总量目标和交通通达时间、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比重、人口预期寿命、跨界水质等多项细分具体指标。相比之下,南京都市圈与福州都市圈没有过多涉及经济领域的量化指标。

二问:

如何对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大圈”?

探索跨行政区域有效合作路径

四川在线记者:此前,国家层面先后布局了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设立都市圈,这有什么样的考量?或者说,“大圈”和“小圈”如何互动?

(成都高新区 资料图)

蔡之兵:在诸多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基础上设立都市圈是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化和细化,也是“十四五”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进一步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具体抓手。

一方面,从空间尺度上看,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六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作用对象都是省级行政区域。在我国行政区划体系中,省级行政区域以下还包括地级行政区与县级行政区这两种区域类型。更值得注意的是,地级和县级行政区的数量远远多于省级行政区,这就意味着实现地级与县级行政区的合作发展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在跨省级行政区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出台后,继续出台以地级和县级行政区为主要作用对象的都市圈战略有助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取得更加显著的额成果。

另一方面,由于都市圈具有核心城市明确、所涉及的区域级别相对较低、都市圈内部城市多同属一省市等特点,这就使得都市圈内部一体化发展所面临的阻力和难度要远远小于其他区域合作类型,也就更有助于都市圈探索更多跨行政区域的有效合作路径,为城市群乃至更大范围的区域合作战略提供更有参考价值的发展经验。

三问:

都市圈和城市群是什么关系?

相互支撑、相互促进

四川在线记者:那都市圈和城市群,是什么关系呢?

蔡之兵:第一,从发展规模看,城市群和都市圈存在大小关系。相比于都市圈的单核心城市加多个中小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群往往是多个核心城市加多个中小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群的空间范围往往更大。

(四川在线记者 李向雨 摄影)

第二,从发展阶段看,都市圈和城市群存在先后关系。这是因为城市群在空间范围上往往包含多个都市圈,都市圈的建设质量与水平会决定城市群的建设质量与水平,甚至可以认为,只有都市圈一体化程度得到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才有可能得到提升。

第三,从发展内容看,都市圈和城市群存在相似关系。无论是都市圈,还是城市群,其本质都是跨行政区域的融合与一体化发展,因此,两者的具体落实逻辑和推进政策实际上是相似的。都市圈能够采取的措施和政策,城市群同样可以。因此,从这个角度看,两者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关系。

四问:

成都都市圈如何助力“双城经济圈”建设?

精准地弥补“双城经济圈”一体化短板

四川在线记者:成都都市圈,对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什么样的作用和意义?

蔡之兵: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成都都市圈相互之间存在大圈引领小圈、小圈支撑大圈、大圈小圈融合发展的关系。一方面,成都都市圈的建设本身就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都市圈的建设水平越高、一体化水平越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一体化水平就会越高。另一方面,成都都市圈的建设也是破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部三大一体化难题之一。具体来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面临成都市与重庆市之间的一体化发展难题、重庆内部次级区域之间一体化发展难题以及成都与周边城市之间的一体化发展难题。相比之下,重庆作为直辖市,推动辖区内部区县一体化发展难度相对较小,而成都市与重庆市的一体化发展则有国家层面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规划予以推动和约束,目前面临的重要难题实际上是四川省内即成都与周边城市之间的一体化发展难题。显然,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的提出精准地弥补了这一短板,将极大加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进度。

五问:

中心城市为何不选择北上广深?

需要探索不同类型都市圈发展模式

四川在线记者:目前三个都市圈的中心城市,都不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传统意义上的一线城市,这是什么原因?

(成都地铁 资料图)

蔡之兵:这是因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这四大一线城市早已是各项国家层面区域发展战略的核心城市,比如上海市已经是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上海大都市圈等多项国家层面发展战略的核心城市,北京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城市、广州和深圳则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作为这些国家层面区域发展战略的核心城市,他们在推动区域合作发展上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比如上海市与江浙两省共建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廊坊市北三县市探索的“四统”协调发展模式、广州市与佛山市的同城化、深圳市与汕尾市的深汕特别合作区以及与香港市的深港科技合作园区都已经取得了较好的跨行政区域发展成果。

而这三大都市圈的选择既是因为我国地域辽阔、区域经济现象复杂,需要不同类型的都市圈来进行发展模式的探索。比如三大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区位条件截然不同,福州沿海、南京沿江、成都地处内陆,实际上都代表着某一类典型区域。同时也是考虑到这三大都市圈的独特地位,比如南京都市圈对实现长三角地区与中部地区乃至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关联作用、福州都市圈对深化和推动两岸合作具有重要作用、成都都市圈则对西部大开发高质量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具有重要作用。

六问:

为何三个都市圈核心面积都在2.6-2.7万平方公里?

都市圈的最优空间尺度

四川在线记者:从三个都市圈的规划文件看,核心面积都在2.6-2.7万平方公里之间,这样一个幅员面积的规划是巧合还是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决定的?

蔡之兵:三个都市圈的核心区域面积都在2.6-2.7万平方公里,这一数据并非巧合,而是由都市圈本质所决定的最优空间尺度。

(四川在线记者 李向雨 摄影)

相比于其他更高层次的区域发展战略,都市圈的定位非常清晰,就是要着力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一体化路径,这就意味着都市圈的发展政策必须有效。而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满足三个前提:第一,都市圈必须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核心城市;第二,这个核心城市必须能够制定科学有力的一体化政策;第三,都市圈的外围城市必须能够有效接受辐射。显然,前两个条件并不难满足,唯独第三条需要都市圈的空间范围控制在一定距离。而核心区域2.6—2.7万的平方公里意味着都市圈核心区域的半径大概在160公里左右,考虑到这个160公里是中心城市到都市圈边界的距离,如果扣除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自身的边界范围,这就意味着中心城市的中心城区到外围城市中心城区的距离在80公里左右。显然,这一距离在现代综合轨道交通体系的支撑下是能够确保外围城市有效接受中心城市辐射的。如果空间范围继续扩大,在交通技术没有得到根本改进的前提下,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将大大降低,都市圈也难以真正成型。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