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城市:建设现代化城市的成都表达

2022-06-10 14:26:3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熊珮

四川在线记者 王国平 雷倢

公园里搭帐篷、绿道上骑行、龙泉山看日出……这个端午假期,公园绿道成为成都人户外游的首选。根据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统计,端午假期,全市公园、绿道共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日均客流量超65万人次。

 

龙泉山下,四川天府新区兴隆湖旁,成都超算中心日夜奔腾、持续输出澎湃算力,为全国35个城市700余家用户提供超算服务。

 

这座城市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因公园城市建设变得不一样。自2018年2月“公园城市”重要理念在兴隆湖畔被正式提出以来,成都深入探索新时代城市建设的新模式,不断提升城市极核发展能级,做优做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

公园城市形态加快成型

“在公园里露营已经成为我家度假、过周末的主要休憩方式了。”成都市民张爱民打开汽车后备厢,向记者展示了露营的常备物资。端午期间,他和家人每天去不同的公园,深度体验了一把“帐篷游”。

今年以来,公园露营、绿道骑行、龙泉山看日出“新铁人三项”成为“像成都人那样生活”的代表。这背后,是公园城市形态的加快成型。

端午假期,市民在青龙湖搭帐篷露营。(四川在线记者 向宇 摄影)

去年底,成都环城生态公园环线100公里绿道全环贯通,给城市戴上了一条“翡翠项链”。目前,成都已累计建成各级绿道5188余公里、“回家的路”社区绿道2100条,串联起近两百个公园。

同时,依托自然山水,“五绿润城”示范性工程进一步塑造公园城市优美形态:1275平方公里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绿心”、1459平方公里的大熊猫国家公园“绿肺”、1.69万公里的天府绿道“绿脉”、135平方公里的环城生态公园“绿环”和33.8平方公里的锦江公园“绿轴”。

因地制宜建设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增加便民设施,让公园布局更加均衡。

在宏观的尺度上,远山成为背景大幕。在晴朗天气的傍晚时分,城市灯火灿若星辰,向东望去,龙泉山莽莽苍苍,向西望去,远处雪山被晚霞“点燃”,幻化生辉。

从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眺望成都市区(四川在线记者 李向雨 摄影)

对于成都,杜甫曾写“窗含西岭千秋雪”,李白赞叹“草树云山如锦绣”。这些大诗人笔下的胜景,如今成都人推窗可见。“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已经成为成都的城市特质。

作为公园城市首提地,成都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初步构建公园城市理论研究、规划技术、指标评价、政策法规体系,人均绿地面积达14.9平方米,单位GDP能耗实现“五连降”。

通过让城市在自然中有序生长,成都正加快建设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

 

创新策源提升城市能级

 

坚持生态优先,宜居优势不断彰显;坚持创新驱动,城市活力更加强劲。

即使在端午假期,天府新区的“01工程”地块上,数座塔吊仍在争分夺秒地工作。这里是正在建设的天府兴隆湖实验室的微光学检测区。

兴隆湖全景(摄影:马骥

天府兴隆湖实验室是天府实验室体系的一个专业实验室,既为四川省委省政府完成国家嘱托而建,也为建设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四川省电子信息领域产业赋能而建。

2021年6月,西部(成都)科学城和天府实验室在天府新区成都科学城正式揭牌。同年,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成都)项目启动建设;以“碳中和+”为核心,聚焦攻克“碳中和”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引领绿色低碳产业优化升级的天府永兴实验室落户天府新区鹿溪河畔;成都超算中心纳入国家序列。今年3月,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揭牌。

截至目前,成都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增至216个。随着各高能级平台陆续揭牌、投用,成都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重点,全面构筑科技创新策源硬核力量。

西部(成都)科学城(摄影:周勇良)

五年来成都市场主体总量实现倍增、达341万户,高新技术企业增长近3倍、达7821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实现翻番。国际(地区)航线达131条,累计开行国际班列超1.6万列,自贸试验区、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获批建设,进出口总额增长2倍,落户世界500强企业、领事机构数量均居中西部第1位。

五年来,成都经济总量连跨8个千亿台阶、接近2万亿元,极核主干能级有效提升。

坚持从全局谋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成都正在加快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探路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

端午假期前一天,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及时响应市民需求,发布《成都市公园(绿道)阳光帐篷区开放试点方案》,为市民创造更优质的新型户外休闲体验。

于细微之处见温度。成都正在创新治理理念、治理模式、治理手段,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发展规律的治理路径。

漫步在城市公园内的市民(四川在线记者 向宇 摄影)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蔡之兵表示,建设公园城市几乎涉及所有与国家治理相关的领域,这也就意味着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的探索能够为提高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提供参考。

近年来,成都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让人民群众共享公园城市发展成果。

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正在建立,“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逐渐覆盖全市,连续13年位居“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

城市软实力不断提升。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323个,连续五届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城市音乐厅、天府艺术公园等文化地标相继建成,实体书店、博物馆数量分别位居全国城市第1位和第2位。

夜晚的城市音乐厅

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成都打造的市级疫情防控平台,有效提升城市“免疫力”。未来,成都将继续推进“智慧蓉城”建设,实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公共服务“一网通享”,增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让城市运行更安全、管理更高效、服务更优质。

不久前,成都发布了《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行动计划(2021—2025年)》:到2025年,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目标全面实现,努力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