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深耕善治 解锁超大城市“幸福密码”

2023-03-14 14:32:1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熊珮

四川在线记者 吴亚飞

宣讲居民公约、开展绿化美化、清理卫生死角……3月8日,成都市锦江区牛市口街道莲花社区居民刘晓琴发动院落的姐妹,投入“在社区·迎大运·树文明”主题活动,共庆“三八”国际妇女节,“环境美、心情更美,我们度过了有意义的一天。”

 

过去一年多来,不少成都市民身边都出现了像刘晓琴一样的“热心肠”,他们有一个共同身份——微网格员。他们是社情民意的“传声筒”,是社区巡防的“流动哨”,是文明新风“倡导员”,也是社区群众遇到问题、需求帮助时,想到的第一个人。

 

细“治”入“微”,让超大城市治理敏捷高效。2022年来,成都创新实施“微网实格”治理机制,整合社区力量、吸纳热心市民、统筹社会资源,形成了一支14万人的微网格员队伍,构建起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的组织动员体系。

 

治理精度折射城市温度。成都已连续14年位居“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以人民为中心”成为这座幸福城市的价值归依。

 

迈步新征程,作为常住人口2100万的超大城市,成都如何以高效能治理提质“幸福城”、推进现代化?这是成都转型升级的“抢答题”,也是人民城市的“必答题”。

“10万+”网格背后的组织领导治理体系重构

刘晓琴在一家物业公司工作,社区微网格员是她的“兼职”。虽是兼职,但她干劲满满。她觉得,临近退休的自己“发挥了光和热”“找到了价值感”。

目前,成都市共划分了12.3万个微网格,形成社区总网格、一般网格、微网格以及专属网格的“3+1”级治理体系。平时,微网格员常态化开展服务管理工作,在应急突发时,则可实现区级指令最快5分钟到户、3小时内基本完成组织动员。

成华区杉板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平急高效转换、管理服务并重的“微网实格”治理机制,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了显著作用,也成为城市高效能治理的重要基层单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14.1万人的微网格员队伍中,像刘晓琴这样的热心市民,占比过半。为何愿参与、肯干事?群众内生动能的背后,发挥关键作用的是党建引领。

近年来,成都通过在地方党委设立基层治理的专责部门,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统筹统揽,将分散在政法、民政、住建等33个党政部门的资源力量有效整合,实现“千条线”拧成“一股绳”。

集成服务资源——成都设立社区保障资金、社区激励资金,以基层党组织为主要渠道,通过民主议事程序,精准投入民生项目,放大了财政资金效应,增进了群众福祉。

推动减负增效——成都出台深化城乡社区减负提能增效24条措施,编制社区依法自治事项、协助行政事项、负面工作事项“三张清单”,撤并社区承担的不合理事项46.8%,社区证明事项从313项缩减到3项。

发挥治理效能——2020年以来,成都系统推进“爱成都·迎大运”城市共建共治共享行动,依托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统筹44个党政部门力量,实施500余个办赛、营城、兴业、惠民重点项目。在疫情大考中,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奠定的组织体系、基础优势,成为稳定局面、稳住人心的“压舱石”。

今年以来,成都继续依托“微网实格”治理机制,深化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专项行动,发布操作指南、推动夯基赋能。

日均“2万+”来电折射智慧治理体系

大城治理,千头万绪。作为全国第一个常住人口突破2000万的副省级城市,成都面临的治理挑战尤甚。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日均来电超过2万个、全年受理超过1000万件的12345热线,是成都以智慧赋能、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的生动实践。

数字赋能让三圣花乡景区治理“耳聪目明”

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疫情防控期间,成都市12345热线不断,市民的呼声,成为政府在分析研判后作出特殊时期“尾号不限行”决策的重要参考;提升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12345热线成为感知群众需求的重要渠道;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成都推进“微网格”与12345热线联动……

“人民热线”的背后是人民城市,是“智治”之智。成都以“智慧蓉城”为牵引,统筹推进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让智慧城市的运行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一线,为镇(街道)、村(社区)提供了灵敏感知系统和高效调度体系。

做好总体规划——成都市委成立智慧蓉城领导小组,指导编制《成都市智慧社区建设导则》,将镇(街道)、村(社区)、网格纳入智慧蓉城“王”字型总体架构和建设规划。

搭建平台系统——成都创新打造智慧社区治理生态,建成了一个社区主题数据库、一个智慧社区综合信息应用平台——社智在线,形成社区党建、安全、发展、治理、服务5大类N个应用场景。

整合各方资源——成都打通信息壁垒,融合社区党建、综合治理、社区治理、数字城管等多个信息系统,形成2400多万条社区基础数据库,绘制集成“人、地、事、物、情、组织”等各类要素的“社区一张图”。值得一提的是,依托该数据库,成都推出“报表通”社区报表减量项目,着力为基层减负,首批试点区(市)县实现从“向街道社区要数据”到“从集中系统取数据”。

此外,成都近年来持续推进天府市民云平台建设,将此作为民生服务总入口,向市民提供教育缴费、挂号就医、住房证明、公积金缴费、交通出行等服务项目816项,实现全市95%以上在线服务“一号通行、一键办理”,服务6.5亿人次。

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做实精细服务体系

民生领域的“关键小事”,是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

今年,成都市以高质量项目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共计实施533个惠民生、暖民心的重大民生项目,总投资6916.32亿元。

十大工程不仅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更是成都增强发展战略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既突出民生福祉,也强调可感可及,体现了人民城市的价值依归。

温江区24小时留灯书屋

今年初,成都市民群众作为“阅卷人”,评选出“十大市民点赞项目”。其中,温江区24小时“留灯书屋”照亮市民“精神归途”;锦江区智慧养老服务项目将辖区养老机构、 老年人纳入平台化智能化服务;青羊区少城片区城市有机更新项目延续历史文脉,留住居民乡愁……

以重大民生项目为牵引的同时,成都构建需求导向、精准精细的服务供给体系,擦亮有温度、有质感的幸福底色。

精细布局服务阵地。成都构建市、区(市)县、镇(街道)、村(社区)贯通一体、全面覆盖的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易进入、可参与、能共享的亲民化空间。目前,全市建设运营社区服务综合体219个,亲民化改造党群服务中心3044个,统筹设置小区(网格)党群服务站5237个,构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精准配置服务功能。成都依托各级社区服务载体,植入家政服务、生鲜零售、生活维修等8类180项社区生活性商业服务,开设社会化运作的社区养老院224个、日间照料中心2740个、老人助餐点421个,推动服务多元化、供给便利化。

1.8万平方米的“喜乐荟”社区综合体

成效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就医、吃饭、理发、自助洗衣、共享健身……这些日常生活需求,下楼就能实现。”在锦江区喜树路社区综合体“喜乐荟”,居民赵诚表示。没有高高的服务柜台,也没有冰冷的宣传陈设,梳理居民需求、集成多元服务,“喜乐荟”呈现一幅生动的社区幸福生活图景。

据成都市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深入推进,群众满意度93.3%;成都基层治理走深走实,群众满意度96%。

“200万+ ”社区志愿者激活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体系

今年春节期间,成都市武侯区黉门街社区的刘道笠奶奶登上央视,又“火”了一把。

十多年前,刘道笠在社区内自发办起老年食堂,为周边老人做饭、送饭,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每天只收取5.2元成本费。

在她的感召下,社区里的低龄老年人成为志愿者,年轻人也来帮忙,在厨房各显神通。今年春节,这个被大家称为“奶奶厨房”的志愿者组织再次为老年人送去了热气腾腾的年夜饭。

武侯区 “黉门里”特色文化街区

与此同时,年轻力量也加入到社区发展治理中。

在成都高新区芳草街街道的蓓蕾社区,随着玉林街区焕新,辖区传统店铺摇身一变,成为咖啡店、小酒馆,青年文化吸引了更多年轻人驻留。

“撑展”,是入驻这里的“90后”祝贺团队给自己起的名字。这群“家门口的撑展青年”,在社区办故事学院、街巷展厅,开展公益服务,并写下独家社区“观察笔记”——《街边日报》。

“这股年轻的力量,给老社区创造了更多新的可能。”蓓蕾社区党委副书记包庆说。

以事聚人、聚人成事,近年来,成都以基层治理作为抓手,探索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

多元参与的主体和力量相继涌现:成都首家社区公司诞生,四川黉门宜邻居民服务有限公司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康复护理、生活照料和临终关怀;全省首个社区基金会成立,武侯区发展基金会通过专项基金反哺社区,实现了社区自我“造血”;成都创新“信托制”物业,在全市280余个小区落地,这些小区的物业服务满意度从52%提升至95%……

锦江区五昭路社区长者食堂

推动共建共治共享,成都引导237万名志愿者、1.3万家社会组织在社区提供服务,3.2万个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与社区组织联建、利益联结、资源共享。

基层治理的成效,从城市到乡村、从个体到集体,社会各界均是见证者,是参与者,更是受益者。

成都市委社治委供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