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0位“生态伙伴”齐聚成都,看这场大会结出了什么“果”?

2025-07-21 22:30:3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熊珮

四川在线记者 吴亚飞 成都观察 王翱

7月21日,由成都环境集团主办的2025年生态伙伴大会在成都举办,此次活动以“创新引领,聚势共生”为主题,近300位来自政府、高校、企业、资本领域的嘉宾齐聚一堂,共绘生态协同新图景。

本次大会成果丰硕:一方面,一系列项目集中签约,发布企业机会清单,展示成都环保领域行业发展成果;另一方面,众多专家大咖、行业专家集智聚力,围绕成都绿色发展建言献策。

看成果

15家合作伙伴集中签约 发布百亿元机会清单

会上,成都环境集团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代表,环院中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考拉悠然等行业代表,共计15家合作伙伴集中签约,打通产学研用全链条。

根据协议,成都环境集团将与高校院所聚焦水务环保领域核心技术难题展开攻坚,在人才联合培养、学术交流研讨等方面拓宽合作维度,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与伙伴企业探索在新能源、数智科技、零碳等领域的协同发展,推动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成都环境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集中签约是生态行业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着力打破科研与市场的壁垒。

如何让垃圾“长”出环保好材料?地下排水管网“智能眼”如何防止城市内涝?残羹剩饭如何变废为宝……在“牵手”生态伙伴同时,多个成都环保领域的重磅成果亮相,为这场大会增加了“含科量”。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环境集团技术中心首席专家王莹分享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专项《厨余垃圾生物炼制联产生物基产品关键技术与示范》核心成果。据悉,该项目由成都环境集团联合日本Green Earth Institute株式会社及国内高校共同开展,已建成厨余垃圾资源化示范工厂。

“通俗来讲,通过短程发酵,可将人们生活中产生的残羹剩饭,制备成乳酸产品,实现‘变废为宝’。”王莹介绍,该项目探索优化乳酸发酵液过滤分离技术,并开发成套技术集成及标准规范。

此外,为助力成都市绿色转型发展,成都环境集团发布34项,超130亿元机会场景清单,将依托长安静脉产业园、淮州新城低碳环保科技园、绿色再生资源智慧产业园三大载体,联合生态伙伴强化特色产业集聚和产业生态培育。

看趋势

发挥好成都政策精准性、场景开放性、创新浓度三大优势

本次大会上,聚焦成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与会代表纷纷“出招”。

“对于未来绿色产业发展,需要瞄准未来产业、新兴赛道、核心技术3个层次的融合。”西南石油大学碳中和首席科学家、天府永兴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雷宪章表示,要在跨界中寻找创新点和突破点,在多学科融合中实现多点集成式创新突破。

成都环境集团供图

“在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的进程中,需注意环境、生态、绿色能源三大要素。”雷宪章坦言,当前,成都的碳排放中,交通、工业、建筑及公用设施各占30%左右,这三大领域正是转型攻坚的关键,其中,建筑领域的节能降碳有巨大潜力,热泵技术是建筑供能转型的重要抓手,既节能又环保,更能催生新兴产业赛道。

雷宪章例举,氢能作为未来能源与产业的双重赛道,成都已提出“绿氢之都”建设目标,生产、储运、应用及设备制造等氢能全产业链都将为成都绿色产业注入新动能。

在清华大学教授温宗国看来,成都作为国家八大算力和通信枢纽节点之一,拥有高性能算力资源的比较优势,为产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强大算力支撑;同时,成都集聚了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将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突破;此外,还应发挥好碳惠天府机制、高新区“智改贷”等绿色政策作用。

作为本土企业代表,成都环境集团技术中心(总工办)主任白鹏谈到,成都的政策精准性、场景开放性、创新浓度三大优势,使其成为培育绿色科技企业的“天然试验场”,“例如,成都工业规模居西部前列,当前正大力推行立园满园,将催生大量节能改造、循环化升级需求。”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