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张红霞
7月30日,成都市新都区委召开十五届十四次全会,主题聚焦“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犹如一次对新都文旅资源的盘点,既有传统景区分析,也有网红、潮玩业态,一个文商旅体的“链”“圈”蓝图呼之欲出。
怎么让文化资源显化为产业驱动?怎么把这些业态,用商业逻辑串起来?新都关注到了“票根经济”。在讨论会中,多位与会人员谈到了对这个问题的求解思路。
盘点家底,显化文化资源
作为“古蜀三都”之一的新都,文商旅体家底丰厚。在文化上,新都有宝光寺、杨升庵祠及桂湖、龙藏寺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45个非遗项目。宝光寺藏有宋徽宗、唐伯虎、张大千、徐悲鸿等人的真迹1000多件。在演艺、旅游资源上,《红楼梦》《南行记》等多部影视作品在新都拍摄,拥有世界职业超模大赛、中国西部国际时装周永久会址等艺术基地,有天府沸腾小镇、漫花庄园等特色消费场景。在体育资源上,旱雪、马术、足球、轮滑、冰壶、斯诺克等时尚运动形成连片布局。
然而,新都文旅曾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红火过,之后很长时间陷入沉寂,分析客观原因,新都看到了品牌影响力不够、规模相对较小、尚无一家5A级景区、客群人均旅游消费偏低等现实不足,在当下环境里,缺乏“文化显示度”和竞争力。
如何变问题为资源?新都区委书记魏柯指出,必须要打破条条框框,在创新中寻找出路。他举例说,同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州拙政园开放了“夜游拙政园”,观灯、听昆曲,创造了新的旅游方式。桂湖可否开发夜游场景,同时融入新都文化资源?“这些都需要解放思想,包括体制机制创新。”新都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易维昌建议开发“新都一日游”专线,联动大型旅行机构,在升庵文化所关联的川滇9市中大力推广,打造升庵文化游业态。
探路票根经济,怎么串起文商旅体?
在分组讨论会上,因为在新都布局了“亚洲一号”,京东代表提出如何把“头回客”变“回头客”的想法:“在京东线下门店开设新都文创专柜,在线上商城开辟新都专页,通过酒旅合作等多种方式,为新都拓客、引流。”
这个资源互补的思路,引发三河街道党工委书记杨传跃共鸣,他说:“三河街道紧邻成都大熊猫基地,贵宾通道在辖区,可以联动锦门、漫花庄园、沸腾小镇等资源,开发文化交流、研学、食宿等场景,深度参与成都‘文化熊猫’的打造中。”三河街道正在筹划开辟接驳专线,游客可凭票根享受权益套餐,在餐饮、住宿和购物等方面得到优惠。
新都区商务局局长李锐说已在尝试票根经济——成都世运会期间,新都有47家载体加入联动消费、票根互惠。前年还曾在绿道、美食、宝光桂湖等业态中探索票根经济,“现在看起来需要扩量扩面”。斑竹园街道三河村党支书谭杰提出,新都时尚体育已成气候,可瞄准青少年群体,开发“青春业态”,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
新都提出关于票根经济的更大想法。借鉴北京国际电影节一张“票根”享受30多个商圈优惠经验,新都可否借力与三星堆、大熊猫基地两大IP相邻之利,探路跨区域“票根经济”,把地理优势转化为文旅产业优势?“办法总比困难多”,一番热烈讨论之后,与会人员形成了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