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视频丨用焰火邀世界共屋檐!开幕式焰火总设计师蔡灿煌揭秘“绚丽秘密”

2025-08-07 22:13:3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熊珮

四川在线记者 雷倢 钱虹辰 成都观察 杨柳 摄影 赵明 陈旻翔

从战国时期的“成都”铭文到象征和平的珙桐树,从历届世运会举办城市的特色花卉到全球化浪潮的澎湃意象……8月7日晚,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以下简称“成都世运会”)开幕式上,一场绚丽的焰火秀点亮蓉城夜空,令人惊叹。

作为开幕式的华彩篇章,焰火燃放备受瞩目。其创意灵感源自何处?运用了哪些独特元素?从成都大运会到成都世运会,担任开闭幕式焰火总设计的蔡灿煌又有哪些感悟?四川在线记者专访蔡灿煌,揭晓答案。


蔡灿煌(中)接受四川在线记者专访

借路造花海

场地限制成就创意契机

“不再是东安湖体育场。”这是蔡灿煌接到成都世运会开幕式焰火燃放任务时的第一反应。初次踏勘天府之檐时,室外的场地让他感到兴奋。“这是一个全新的创作空间,在这里,也不用再把大运会当作一个自我的参照。”

“这里太适合放焰火,反而让人无从下手。”兴奋褪去后,蔡灿煌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相较于大运会可依托的东安湖体育场的结构,这片开阔的平地给团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他坦言:“大运会时,东安湖体育场就是我们的一个发射支架。比如,那一朵芙蓉花是利用了东安湖体育场顶上的2万多平米的一个点位来布置的。这次的大平地,反而容易让焰火显得传统。”

传统高空焰火容易流于俗套,安全要求又限制了无人机的使用。这对创意团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

团队大胆提出:将天府大道上的路灯灯杆改造为发射架,在10米低空营造立体花海。蔡灿煌告诉四川在线记者:“这要求我们要控制好高度,不然很容易一发射就打到地上。要把一个30米的焰火效果控制在10米之内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时间又紧,这给做实验的技术工程师们很大的压力。天天都在试,然后每天都在讨论怎么去改进。”

除了低空花海,团队还突破传统焰火字形设计,采用古代篆书风格的“成都铭文”作为核心视觉元素。与常见的方正字体不同,篆体的自然歪扭特性成为创意亮点。蔡灿煌笑称:“以前我们要把字打得方方正正,不容易,现在要把字打歪,也不容易。”

 

蔡灿煌正在绘制手稿。受访者供图

突破青春的荷尔蒙

目光转向多彩的文明

“大运会的焰火,像是青春的荷尔蒙,充满激情。世运会的焰火更像友情或是年轻人的恋爱,它是多彩的。”蔡灿煌用比喻道破两场开幕式焰火表演创作内核的转变。

在蔡灿煌看来,世运会更强调共享包容与个人展示,因此焰火设计跳出了单纯的文化输出框架,转而寻求与世界的深度链接。开幕式上,古老铭文上的“成都”二字与历届世运会举办城市的代表性花卉在焰火中共同绽放,最终汇聚成珙桐树,以自然意象传递和平交流的理念。

 

开幕式现场的“焰火大树”。陈旻翔 摄

“这场创意表演巧妙融合了成都的历史底蕴与现代气质。”他说,从三星堆到金沙,古蜀文明中蕴含的文化包容性成为创意源泉,印证了这座城市自古以来的开放基因。焰火表演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四川文化符号,而是通过“海纳百川”的气度,展现成都既古老又现代的城市特质。

圣火点燃后的“浪潮焰火”成为世运会焰火表演的高潮与点睛之笔,这段焰火带给人势不可挡的观感。“浪潮终将向前。”蔡灿煌的解读点明了创意核心,这场融合技术突破与文化内涵的焰火表演,不仅是对全球化趋势的艺术化表达,更是成都以古老文明向世界发出的真诚邀请——在同一个屋檐下,共享浪漫与和平。


蔡灿煌团队策划会。受访者供图

自称“半个”四川人

看见安逸与奋进的共生

谈及两次在川的创作经历,蔡灿煌坦言这段历程对自己意义非凡。2020年接手大运会焰火设计时,项目改期,让他得以每年在成都长期驻留。“最初只是把这里当作项目地,住了一年又一年后,才真正理解这座城市的独特调性。”他笑着举例,“为什么‘少不入川’?这些民间说法背后,是成都人刻在骨子里的幽默与自在。”

在这座超级大城市,蔡灿煌看到了“安逸”与“奋进”的奇妙共生。“全世界都找不到这样的城市——既汇聚人才奋力向前,又保持着从容不迫的生活节奏。”他感慨十年间成都的飞速发展,也在工作中收获了真挚友谊,“成都人的轻松、友好与幽默,让创作过程充满温暖。”如今,蔡灿煌已视自己为“半个”四川人,这份情感联结也悄然融入焰火设计的创意表达中。

前年8月,在成都蓝顶美术馆,他举办了自己首个艺术个展“一个人的公共现场”,将大运会开幕式焰火场馆转化为艺术装置,以世界地图的形式呈现作品。为何首个个展选择落地成都?蔡灿煌说:“这是通过对成都大运会开闭幕式的焰火设计所建立的情缘。”

他告诉四川在线记者,通过参与成都大运会、成都世运会,他与成都的艺术圈也建立了友情,“成都是中国当代艺术西南艺术群体的重要聚集地,有不少对中国当代艺术有深远影响的重要艺术家,所以我的首个个展选择在成都呈现。”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