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薛维睿
近日,《成都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实施细则》正式印发,该细则围绕支持药械研发创新、提高临床研究质效、支持企业发展壮大3个方面提出13类专项支持政策,并对支持对象、申报条件、支持标准、申报材料等进行明确。
支持药械研发创新方面,提出支持创新药研发、改良型新药研发、第三类医疗器械研发、第二类医疗器械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及提升创新服务能力。其中,对1类创新药,完成临床前研究、Ⅰ期临床试验、Ⅱ期临床试验、Ⅲ期临床试验的,按相应阶段研发投入的20%分别给予最高300万元、300万元、500万元、700万元奖励,仅需完成早期临床试验、确证性临床试验的,按相应阶段研发投入的20%分别给予最高400万元、700万元奖励,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并首次取得药品注册证的,再给予100万元奖励,单个企业每年最高奖励1亿元。
提高临床研究质效方面,提出支持GCP机构建设和支持承接临床试验。对医疗机构首次备案GCP机构资格并通过药监部门检查后投运的,给予50万元奖励。对已取得资质的GCP机构承接新药、创新医疗器械研发并完成临床试验的,按照项目金额的10%给予奖励,每年每家医疗机构奖励累计不超过200万元。
支持企业发展壮大方面,提出培育龙头企业、打造拳头产品、支持创新成果海外授权、支持在国外注册并实现销售、支持成果产业化。其中,对首次进入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的企业给予300万元奖励;对获得中国工业大奖的企业给予300万元奖励。对年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亿元、3亿元、5亿元、10亿元的药械品种,分别给予30万元、50万元、100万元、200万元奖励,单个企业每年最高奖励500万元。
据了解,目前成都医药健康产业规模约4000亿元,其中医药制造业规模居全国第4、中西部第1。培育了4户中国医药工业百强、20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数量(21户)居中西部第1;全市近3年新药出海交易额累计约260亿美元,占全国20.4%。2024年,获批6个1类新药,占全国的15%,居国内领先地位;132个1类新药处于临床阶段,26个处于Ⅲ期临床阶段,形成创新药上市蓬勃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