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在线记者 肖莹佩
循环水自动过滤、水温精准调节,还自带杀菌功能……近日,随着水生动物扣检暂养系统完成验收,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进境食用水生动物指定监管场地升级改造项目正式投用。

扣检池,是海关实施现场查验、隔离观察和确保生物安全的关键设施,主要用于进境水生动物的扣留检疫与暂养。据悉,此次改造对原有扣检池进行了扩容,并实现多重“智慧升级”——新增的全自动转鼓微滤机负责循环水过滤,可高效分离水中悬浮物、排泄物等杂质;精准温控系统能模拟各类水生生物的原始生活环境,无论是寒冷水域的帝王蟹还是热带地区的龙虾,都能有适宜的水温;臭氧发生器则可高效杀灭水中细菌病毒,降解有机物,保障水生动物的健康与安全。
硬件升级还带来通关效率提升。成都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受限于场地与设备条件,部分进境水生动物的扣检与检疫流程耗时较长。如今,智能系统能大幅降低生物在转运中的应激反应,使其在扣检池暂养期间保持更稳定的健康状态,为现场检验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此外,成都海关还同步优化监管流程,对进境食用水生动物实施差异化监管措施,配合7×24小时全天候通关机制,为鲜活产品“争分夺秒”压缩通关时间,让消费者更快品尝到来自全球的鲜美滋味。

“进境食用水生动物指定监管场地升级过后,不仅提升了口岸功能,更增强了成都对高附加值、时效性极强的鲜活产品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成都东部新区空港新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完善口岸设施设备,不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强化“通道带物流、物流带贸易”的良性循环。
图片由成都东部新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