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让城市自由“呼吸吐纳”建设品质“海绵温江”

http://www.scol.com.cn  (2016-09-29 10:33:35)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侯雯雯  

“雨季一来,城市看海”已成为不少城市的通病。

而温江,处于湿热多雨地带,若逢连绵大雨,城市内涝便成为心腹之患。要是城市能够如同生态“海绵”般富有“弹性”,将雨水自由舒畅地“呼吸吐纳”,这样的“海绵城市”愿景值得期待。

有期待就有行动,早在年初时,我区就提出了要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可为什么要建,如何建设?还需反复研判。

日前,《温江区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正式印发,由此标志着温江拉开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序幕。

海绵城市建设有了实施意见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

有专家表示,海绵城市的建设具有很强的“个性”,对城市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势等因素要求较高。“但对于湿润的温江来说,建设海绵城市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早在上个月底,《温江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意见》就已出炉,自此,海绵城市从抽象化的概念逐渐具象化为操作细则。

《意见》明确,我区的海绵城市建设以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理念为引领,以“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为原则,以水系保护和修复工程、海绵型小区建设工程、海绵型绿地工程和海绵型道路与广场工程等为抓手,充分融合了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六字理念。

预计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5%以上的面积能够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最终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城市效果。

海绵城市怎么建?

建设海绵城市首要的就是要有“海绵体”。“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通过构建立体化的海绵系统,使城市变成容量巨大的“蓄水池”,减少城市建设对自然生态的破坏。

“结合我区实际,《意见》探索了分区推进和分类推进两种模式的海绵化做法。”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

分区推进之一便是海绵型旧城改造,以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为重点突破口,因地制宜采取微地形处理、屋顶绿化、透水铺装、柔性防水基础、雨水调蓄与收集利用等措施,推进区域整体治理,消除城市易淹区,提高旧城区内的排涝治涝能力,逐步根治旧城内涝现状。

分区推进的另一方面是加快开展海绵型新区建设。比如成都医学城A、B区和城南、红桥成片开发区等卫星城城市规划区内的新建区,就要全面推广海绵型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公园与绿地、水系保护与修复、地下管网和调蓄设施等工程建设,确保雨水径流特征在新区开发建设前后大体一致,基本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和要求。

此外,在永宁小城市及万春、寿安、和盛、金马等特色镇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则将以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为抓手,注重保护和利用水田林湖等自然生态环境、注重运用乡土材料和自然生态的方法,综合运用工程和绿色生态等措施,提高城镇雨水吸纳和排放能力,促进城镇的品质提升。

试点海绵城市已经开始动工

在路床上先铺上30cm后的碎石,再铺上10cm厚C15无沙大孔渗水混凝土,最后铺上陶瓷透水砖……近日,由区市政公用局牵头实施的光华公园海绵城市人行道试点工程建设已经开始动工。

新修的步行道长330 米,共计500平方米。所用的地砖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加之地砖下的混泥土以及碎石的影响,即使遇到特大暴雨,地面积水很快就能被全部吸收,达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效果。许多在此休闲、健生的市民直呼:这是一条会呼吸的人行道。

“光华公园海绵城市人行道试点工程建设只是我区试点海绵城市建设的第一步,我们将陆续开展更多的工程。”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到,除了海绵型道路工程外,分类推行的重点建设工程还有水系保护和修复工程、海绵型小区建设工程、海绵型绿地工程、海绵型广场工程、海绵型公共服务设施工程、城市排水防洪设施工程等。

为保障这些工程顺利推进,拓宽融资渠道尤为重要。《意见》鼓励通过大力采取PPP模式、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用好用活财政金融互动政策、借助银行集资等方式推动各类资本相互融合、优势互补,促进海绵城市加快建设。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