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发力“供给侧”打造“文化温江

http://www.scol.com.cn  (2016-11-22 11:58:19)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侯雯雯  

文化, 既是一座城市独一无二的印记, 更是一座城市的精髓和灵魂。

纵观城市的发展历程, 没有哪个单纯的经济城市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永恒的魅力, 缺少文化品味和文化底蕴的城市, 很难说是一个健全的宜业宜居宜游城市。

毋庸置疑, 温江在城市文化的塑造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上, 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刚刚闭幕的区第十四次党代会更是明确提出要丰富三大文化内涵, 提升城市品味: 塑造以锐意进取为内核的文化精神; 传承以鱼凫文明为内核的文化根脉;彰显以健康时尚为内核的文化魅力。

何以实现?发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无疑是最佳 “指挥棒”。

对此, 由区文广新局出台的《关于贯彻落实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提质增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细则》赓即出炉, 为 “文化温江” 的打造再添了 “一把火”。

记者梳理发现,《细则》 锁定9大举措推进文化产业的 “供需握手”, 有效期从即日起至2018年12月3日止。

就具体扶持政策, 区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作了如下解读——

支持和鼓励各种形式的文化产业

园区发展。集聚文化企业20家以上(含20 家)的园区, 一次性给予运营企业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运营补贴; 鼓励文化产业园和文化企业积极申报评选国家、省、 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获国家、省、 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的分别给予一次性30万、 20万、 10万元奖励。

大力扶持文化企业发展。对新引进的文化产业项目, 需租用办公用房的,根据项目的情况给予房租补贴, 经审定, 按照每月最高不超过 35 元/平方米的标准连续 2 年给予租金补贴, 租金补贴不超过实际价格, 同一企业补贴面积不超过 2000 平方米, 同一企业每年补贴金额最高不超过50万元。

大力扶持民办博物馆。鼓励区内民办博物馆向公众免费开放, 根据参观人次按 10 元/人进行补贴, 给予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大力发展演艺娱乐业。大力扶持原创剧目和重大演出活动, 给予原创剧目不高于5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对宣传温江文化品牌的剧目和重大演出活动等, 给予最高不超过 100 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与设计产业。

我区文化企业获得专利的产品或参加市级及以上创意设计大赛获奖的优秀作品, 经审核认定, 给予一次性不超过10 万元的奖励。对新设立的艺术品产业园区, 给予投资总额 15%以内最高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大力发展音乐产业。音乐创作、 演唱、 制作、 经纪等领域的品牌领军音乐人才在温江注册音乐企业, 给予最高200 万元的综合资助。对音乐创客响应聚集发展, 在聚集区设立创作创业的音乐工作室, 实行项目资助制度, 给予 50万元的综合资助。

鼓励实体书店提升阅读体验服务空间, 拓展阅读体验服务载体, 营造全民阅读良好氛围。对打造专属阅读体验区的(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 给予最高不超过 10 万元的一次性补贴。对建设全域体验式阅读书店的(面积不低于60 平方米), 给予最高不超过 20 万元的一次性补贴。对实体书店开展的各种引领文化风尚的全民阅读公益活动给予资金补贴, 补贴金额不超过一项活动实际发生额的50%, 最高不超过5万元。

鼓励原创内容生产。著作权属我

区企业的原创动漫游戏、 影视作品, 获得国内行政主管部门主办或颁发的国家级、 省级、 市级有关奖项, 经审核认定后, 分别给予获奖企业最高 50 万元、 30万元、 10 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原创的其他文艺、 文化类作品,分别给予获奖企业最高 5 万元、 3 万元、 1 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著作权属我区企业, 在省级及以上出版机构出版发行的原创影视、 动画、文学作品, 发行量在3万册以上的, 给予一次性5万元奖励。

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发展高端、 高质、 高效文化产业, 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制造业、 信息产业、 建筑业、 旅游业、 特色农业、 体育产业等融合发展, 提高相关产业的文化含量, 延伸产业链, 提高附加值, 拓展发展空间。对融合发展好的重点项目, 经评审认定, 可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一次性运营补贴。□ 本报记者 习修鹏

延伸阅读——

区文广新局 以 “五化” 为抓手促进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综合化

“尽管我区早已实现区、 镇(街)、 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的全覆盖和标准化建设, 但镇(街)综合文化站(活动中心)、 村(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文化人才缺乏、 利用率不高等实际问题和困难仍然存在。” 区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此, 该局着力在 “管好” 和 “用好”基层文化阵地上狠下功夫。第一步, 制定了《温江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 并对照《标准》健全了镇(街)文化工作绩效考评制度。第二步, 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基层社区服务网格进行管理, 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全覆盖。第三步, 着力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政策理论水平和服务管理能力, 加强对基层文化管理队伍、 文艺骨干的培训。最后, 大力促进资源整合利用, 将 15 个区级部门的20余项功能综合考虑, 统筹建设了基层公共服务中心。

通过 “四步走”, 全区充分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综合化建设。据了解, 已经建成的基层公共服务中心示范点面积均在200平方米以上。“基层公共服务中心既是每个村、 社区便民服务大厅, 又能满足村(社区)两委基本办公需求, 还充分考虑到时空距离和老百姓的需求, 让百姓就近享受到文化服务。” 该负责人说。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在公共文化领域的延伸和体现, 也是矫正市场向弱势群体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失灵” 的有效手段, 更是转变政府职能、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由此可见, 均等化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性质和内在要求, 而拥有坚实公共文化建设基础的温江,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首先实现财政投入的均等化。” 区文广新局负责人坦言。2015 年达到人均16元 “文化套餐” 标准, 各镇(街)也按照不低于 15 万元的标准进行区财政资金配套。目前, 全区绝大部分村(社区)用于文化建设的经费已远远超出了村公资金 10%的标准, 有的甚至达到了20%以上。

“文化服务供给的均等化也是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据了解, 我区除了继续实施区、 镇(街)、 村(社区)三级文化阵地免费开放服务外,更构建了依托区文化馆、 区图书馆、 区博物馆、 镇(街)综合文化站(活动中心)、 村(社区)文化活动室等基层文化设施, 建立一般性文化需求。

针对个性化文化需求, 还为群众提供菜单式免费艺术培训。比如对辖区内的老人、 残疾人等群体, 开展 “文化暖心” 活动, 将精彩的文艺节目送到敬老院、 福利院等地方。

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

每天到天府街道新市民中心三楼的 “3+2 读书荟” 图书馆里点一杯咖啡,看会儿书, 已经成了市民刘海洋的生活习惯。“环境好, 咖啡也便宜, 书也更新很快。” 这家让刘海洋异常满意的图书馆正是我区实行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的成功实践。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不高、活力不够,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单一等问题, 曾经都一度困扰着我们呀!” 该负责人说, 在如何 “用活” 公共文化阵地上,区文广新局下了 “狠” 功夫。

首先, 实现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每年安排了不少于 200 万元的经费设 立 政 府 购 买 公 共 文 化 服 务 专 项 经费。其次, 推进社会类文化组织发展。

完善鼓励文化类社会组织发展扶持管理办法。据统计, 目前全区有文化专业协会、 艺术团体67个, 会员上万人, 并发展了一支 2000 人规模的文化志愿者队伍。最后, 加快推进基层文化阵地社会化管理。除了天府街道新市民中心, 永宁镇文化站也成功引入了堃蒙培训学校对文化站进行托管。

同时, 西南财大、 成都师范学院等 7所高校约 15 支志愿者队伍也积极策划并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据统计, 目前, 我区已有 5 所高校部分文化设施实现向社会免费开放。

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

“在当前 ‘互联网+’ 的时代大背景下,将文化资源建设的内容与老百姓的文化需求相对接, 从老百姓的文化需求出发,提供更多差别化、 有特色、 有针对性的文化资源, 是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的优势。”虽然温江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水平相对滞后, 但是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依然是温江文化的重点工作。

为了着力解决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水平相对滞后的问题, 去年我区加紧推进图书借阅服务通借通还工作, 除在区图书馆启用二代身份证作为 “通借卡”, 实现市、 区两级通借通还外, 并正在全区各镇(街)、 村(社区)全部推进,最终全面实现了市、 区、 镇(街)、 村(社区)四级图书借阅服务互联互通。

此外, 我区还启动了数字博物馆项目建设。借力 “智慧温江” 建设, 正在着手策划全区文化建设信息化和数字化的 “互联网+文化” 项目。

“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是将政府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 产品、服务、 制度体系、 服务方式和运营管理向数字化、 智能化形态转化的基础性建设工程。” 在该负责人看来, 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不仅凸显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 “现代” 特征, 并以其具备的均等性、 透明性、 公平性、 便利性、 快捷性和公民的可参与性特质, 构筑起人人共建共享的现代公共文化生活。

公共文化服务特色化

文化特色十分重要, 为此, 我区结合各镇(街)、 村(社区)不同的居民群体、 产业类型等特点, 以优秀文化为根基, 形成了 “一镇一品”“一村一色” 的特色文化服务项目。“柳城街道永不落幕的社区优秀节目展演、 涌泉街道的 ‘泉心泉意’ 公益文化节、 公平街道的 ‘孝’ 文化节、 天府街道的企业邻里节、 永宁镇的武术文化节、寿安镇的花木编艺节……” 区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如数家珍。

据了解, 我区在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充分体现了 “服务于民、 问需于民”。先后根据辖区群体特点及群众意愿, 建成了柳城大舞台、 涌泉民乐广场、 和盛镇开放式文化站、 天府街道青工文化驿站、 永宁镇群众艺体馆以及面积达 15000 平方米的城武文化广场。

除此之外, 还依托覆盖全区的各级文化阵地, 常年举办 “送文化下乡”、“我们的节日” 等一系列覆盖城乡的群众文化活动, 让村民 “足不出户” 就能欣赏到和城里人一样的文艺节目。不仅如此,按照 “普及基础上的提升” 原则, 依托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 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形成了以光祈音乐文化、 鱼凫历史文化、 翰墨温江文化、 中国马术文化为代表的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促进全区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效应不断放大。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