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北林”生态涵养区:绿色生活触手可及

www.scol.com.cn  (2018-03-14 15:57:55)  来源:温江新闻网  
编辑:林霜黄艳宋璟康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窗见田、开门见绿”,打造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是当下成都正努力塑造的城市形态。这一追求,在温江“北林”区域,167平方公里生态园林博览园,因为绿色生态,正在变成现实。

“北林”规划: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空间格局

“这里田水绕林盘、花木遍乡野,区内花木面积达1万公顷,占成都市的二分之一、四川省的三分之一,林木覆盖率为41.26%。该区域为城市提供了最重要的生态守护和支撑。”区规划局副局长杨萃介绍说。

针对“北林”良好的生态资源与本底,本着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要求,在本轮四级规划体系编制过程中,着力构建“北林”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空间格局。

在空间规划上,按照全域景区理念,着力将“北林”打造成167平方公里生态园林博览园和城市后花园。规划了两条一级通风廊道,构建了金马河、杨柳河、江安河、清水河绿色生态长廊,对1千多条水渠进行规划修复,串联成网;规划建设金马、金沙两大湖泊,布局了友庆、花篱两大郊野公园。深入挖掘顺水沿江的文化资源,打造运动金马、温婉江安和林荫杨柳三条沿河文化带。结合温江丰富的水网资源以及特色林木现状,变水系为水景,理塘成湖,变林园为公园,在现有苗木种植集聚特色的基础上,规划了兼具景观与生产功能用途的六条景观水湾,五大特色林园,三个生态湿地,形成了“六湾五林三湿地”极具现代田园乡村风貌特色的规划格局,让农民在农村过上城里人羡慕的生活,让乡村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人人向往之地。

在绿色发展方面,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北林”绿色生态优势,重点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和高端养生养老产业融合发展。将构建65公里北部生态旅游环线,把特色镇、林盘聚落、各大生态景点进行有机串联;通过规划建设南城慢行系统,串联南北慢行交通;再通过绕城高速和第二绕城高速的绿道,接入全市的天府绿道系统,最终形成三网融合的绿色、低碳慢行交通网络体系,同时通过与快速交通、轨道交通的接驳,将温江北部的旅游、生态、文化资源融会贯通,引导城市资源、资金等要素向镇村流动聚集。

在产业方面,拓展“养生养老”产业链群,通过主攻养生养老、都市农业,打造“都市农业+”以及特色小镇+林盘聚落+产业的格局,形成农养结合片、旅养结合片、农旅结合片,推动生态旅游和养生养老绿色产业生态圈的形成。

最终将温江建设成为一个宁静、和谐、美丽、生态的公园城市。

“北林”绿道:串起多处生态资源

鲁家滩,还是一样的名字,但已是不一样的存在。春暖花开时节,鲁家滩湿地旁的绿道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玩。昔日的鲁家滩滨河湿地如今已变成美丽的鲁家滩生态湿地公园,曾经占据河滨的农家乐和养鱼场已被拆除,恢复为湿地,曾经的砂石小路也已修起1公里左右舒适的步行绿道。鲁家滩湿地不仅自然风景优美,还是众多昆虫、鸟类的理想栖息地,鱼类资源也非常丰富,目前已纳入金马湖湿地公园范围,未来将打造成为集生态保护、科普宣教、文化展示、休闲游憩为一体的综合湿地公园。

鲁家滩湿地公园只是温江生态旅游环线绿道上的众多“珍珠”之一。天府绿道建设启动以来,我区立足“南城北林”空间格局,依托现有160公里绿道基础,规划建设全长698公里的市级绿道、南城慢行系统、北林田园绿道“三网融合”绿道体系,形成外联市域绿道(锦城绿道、田园绿道),内通温江全域的绿色空间系统。

其中,贯穿温江农村区域的“北林”田园绿道总长350公里,对温江来说,这不仅是一条景观大道,还将是一条乡村振兴的经济道、生态道、致富道。温江按照“以道为导、串珠成链”思路,推动城乡要素沿绿道一体化流动、产业沿绿道一体化布局、人口沿绿道一体化集聚,把绿道建设成为助推城乡融合发展的绿色经济带,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增添新动能、注入新活力。目前,正全力推动65公里“北林”生态环线绿道、42公里江安河绿道、5公里光华大道慢行系统示范段建设,确保今年新建成绿道85公里以上。

“开门见绿”是和盛镇临江村村民吕建这些年最大的感受,“每天一开门就满眼是绿,心里欢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鲁家滩的生态价值得到突显。”吕建说,“以前还真没想到,因为一条绿道,让我们鲁家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每天傍晚都会集合去绿道或走路、或骑车,慢下脚步、静下心来,亲近自然、感受生态美景。”

绿道建设不仅体现生态之美,也是我区落实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我区将以绿道建设为契机,同步推进农村区域水电气讯管网建设,引导市场力量参与沿线风貌整治,统筹布局商业网点、公厕等便民生活设施,不断提升农村生活舒适度,促进农民生活方式转变,并按照“以道为导”思路,推动城乡要素沿绿道一体化流动、产业沿绿道一体化布局、人口沿绿道一体化集聚,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注入新活力。

水环境治理:“两截一环境”综合治水理念

“温江成温邛高速以北有167平方公里,是温江生态资源最聚集、生态环境最优美的区域。这里水网纵横交织,多条灌溉河渠滋养全域。水系总长78.7公里,河网密度达2.08千米/平方千米,是都江堰精华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区水务局副局长罗仕洪告诉记者,“北林”区域的水系最能体现都江堰灌区支、斗、农、毛水网纵横交接的水网体系。

围绕我区“五个之城”建设目标,在“北林”水环境治理方面,一是依托河长制推行长效治理;二是贯彻重拳治水突出重点治理;三是按照“两截一环境”实施工作治理。

目前我区江安河光华段综合整治工程正按“两截一环境”综合治水理念推进工程治水理念实施综合整治,“北林”区域水系治理同样将按照这一理念实施水岸共治。坚持“两截一环境”,以水为脉,串起院落,串起美景,串起产业,再现水清、岸绿、景美、业兴、人和的美好画卷,实现引风灌城,引水润城,引绿缀城。

在“北林”区域,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分阶段全面实施农村集中供水,实现全域用上自来水。今年将启动寿安镇、万春镇、和盛镇、永宁镇和永盛镇等5个镇街13个村社区约5.4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计划总投资约6500万元。2020年将全面完成全域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同时,依托河长制建立长效水环境治理机制。设立了区、镇、村、组四级河长管理体系,按照“联管联治、全域全治、常督长治、共享共治”开展日常水环境巡查治理。成立“民间河长”社会参与制度,鼓励群众参与治水,营造社会治水的良好局面。建立了垃圾论斤卖的水环境生态补偿和长效保洁机制,促进水环境日常保洁。本报记者黄艳宋璟康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