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架梦想的“大飞机” 怎样在新都区一点一点“拼”起来

2020-04-27 09:02:5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林霜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张红霞)大飞机机头项目,4月26日下午,随着四川成都航空产业园项目(二期)开工仪式的举行,在成都新都区由传说成为现实——作为8家入园企业之一,将在标准厂房建成后,正式入驻,为新都的大飞机制造梦想,添上“头部”和“大脑”,画上一抹重彩。

迄今为止,落地于航空产业园的航空配套制造企业已达14家,去年4月开工建设项目一期而落户的6家企业,创造了“当年拆迁、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新都速度,今年6月5.7万平方米的一期项目全部建成,年底全面达产。

围绕航空制造“热表处理中心、检验检测中心、产品交付中心、智能物料中心”四中心,逐渐集聚大飞机机头、飞机结构件零部件、飞机起落架、五轴数控等飞机制造企业,新都依托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中国航发成发的“存量资源”,不断放大航空梦,由航空动力“中国心”拓展到大飞机的制造领域,一天天“拼”出雏形,垫高梦想平台。

航空梦 源于落户半世纪的“624所”

位于新都区僻静之处,一幢气派的大楼,正在进行紧张的装修工程,今年8月将安装实验设备,这个与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两机专项”紧密相关的工程,牵动着人们的视线。

项目规划用地189亩,投资12.97亿元,由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及中国航发涡轮院共同出资建设的“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研发总部”,历经近三年建设,将在10月投用,中国航空动力未来的科研人员将在这个新摇篮里,推进“中国心”梦圆。

拥有“亚洲第一、国内唯一”的高空模拟试车台,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简称中国航发涡轮院,代号624所)的总部于1965

年4月在新都创建,是中国航发集团实施“研究院(所)+工厂”体制的航空发动机三大主机研究所之一,被视为航空动力“中国心”研发的国家队——“顶层设计—关键技术研究—部件研制—核心机—验证机—原型机—系列化发展”,新都与之达成的发动机自主研制发展共识,将加快推进军民融合技术交流和转化平台建设。

在新都,还有另外一个航空发动机的“巨星”——中航工业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这个创始于1958年的企业,2007年整体搬迁到新都,是中国航空发动机及其衍生产品科研、制造基地。

成都是全国知名的航空产业重镇,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四,新都是国内少有的同时具备航空发动机研发和制造能力的地区,新都不能不生发、壮大航空梦,从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前端,向大飞机全产业链挺进。

大飞机梦 一年挺进一大步

新都的大飞机梦,与在开工仪式出席的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成飞集团”)密切相关。梳理一下新都携手成飞集团的历程——航空主机厂+高端设备制造商+零部件加工企业三方合作,可以看到从飞机配套产业不断迈向整机、大飞机制造的前进步伐。

2018年1月17日,新都区举行航空产业投资推介会暨军民融合航空产业园项目签约仪式,新都区与成飞集团签约,在航空产业园内合力推进成飞集团产业园建设,形成“园中园”。航空研发设计院所及制造企业等70余家航空配套企业出席并见证这一事件。

航空发动机+整机制造,新都区给这一强强组合一个千亿级产业规模的定位。四川成都航空产业园是重要载体,总投资超100亿元,规划面积1725亩,分期建设、分期开发。

2019年4自18日,航空产业园项目一期动工建设。项目一期于2018年11月启动规划设计,去年1月开始拆迁,4月动工建设,8月底交付厂房、企业入驻,9月部分企业首批产品顺利交付,仅238天便实现当年拆迁、当年建设和当年投产的目标,再次刷新了重大项目建设的“成都速度”。 一期共引进成都永峰科技、哈尔滨航新等6家核心配套企业,预计今年6月一期全面建成,企业年底全面达产。

航空产业园项目二期中,大飞机机头项目是“明星”项目——去年12月24日,新都区政府与中航成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举行“民用大飞机机头批生产基地项目”签约仪式。后者将采取租用订制标准化厂房的方式入驻航空产业园,拟使用厂房面积约3万平方米,达到规划产能后,预计将实现系列化国产民机机头批生产。

国产大飞机是中国航空界的关注焦点,新都有了“头部”,“心脏”研发与制造也将开启新里程,一年迈进一大步,拥有航空基因半个多世纪,新都的大飞机梦想,正在加速推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