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津:借力“大数据”为精准监督插上翅膀

2019-11-21 08:15:59来源:东北新闻网编辑:林霜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方炜)“31名学生助学金补助未按要求实行打卡发放,155笔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款领取情况存疑……”。今年6月以来,新津县纪委监委借力大数据审计分析平台对县域重点审计项目实行数据分析,排查问题线索。

这是成都新津运用大数据强化日常监督、智能监督,提升监督效能的一个缩影。从公车私用无据可查,到监管平台GPS实时定位;从阳光热线信访反映频发,到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全市第一,全省排名靠前……信息化手段为精准监督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进一步增强了监督的时效性、针对性。

科技助力,让隐性问题无处遁形

“实际领款人王某某(化名)与耕地权属登记不吻合,需要核实下具体情况。”近期,结合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新津县纪委监委开展了一次扶贫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

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行动用上了科技手段——运用审计平台的大数据比对、研判功能、智能排查,让隐性问题浮出水面。比如,调查组发现王某某是镇干部,却领取了另一户的耕地地力补贴款。掌握这一线索后,调查人员迅速开展初核发现,镇干部与耕地权属人为亲属关系,实际为代领。

“监委成立以后,监督范围扩大,监督对象数量激增,如何精准执纪监督,提升监督效能,我们一直在思考这个课题。”新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6月以来,针对征地拆迁、惠民补贴等领域违法违纪问题现状,我们与审计、财政等部门建立了联席机制,通过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控,对采集数据疑点项目重点监督,从事后监督转变为实时监督,有效解决风险管控落地问题,显著提升了执纪监督能力。”

精准比对,网上比对和线下核查相结合

传统翻阅账本的方式很难找出问题线索的关联性,难以发现隐蔽的违法、违规行为,即便被发现也仅仅反映为个案,具有偶然性。但在信息技术条件和手段下,违法、违规行为会在庞大的数据中留下“痕迹”。

那么,大数据是怎样发现“问题隐患”的?“利用现有的审计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分析特征,通过设定筛选条件,进行数据分析比对,突出疑似问题数据,再结合初步核查进行最终确定。以征地拆迁为例,通过将非住宅面积与总面积、搬迁费与总搬迁费比对,将结果按照50%到80%之间以及50%以下分类汇总,即住宅面积及赔付资金均不得低于棚改项目建筑总面积和总赔付资金的80%,如果低于50%立项,则为棚改项目违规立项。”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有关负责人介绍。

“按人工排查的做法,我们要查出这些线索可能要数月,因为要房管、不动产登记中心等多个部门。通过对系统筛选出的重点数据作为线索去初核,大大提高了监督执纪的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

台账管理,坐实问题线索处置“后半篇文章”

运用大数据平台进行问题线索筛查,只是发现问题的第一步。为形成发现问题、处置问题、解决问题的全流程工作闭环,通过对平台筛选发现的问题线索进行整理汇总,将涉嫌违纪人基本情况、问题线索内容摘要、承办单位、具体负责人、办结时限,以及办理进展和办理结果等内容逐一登记,建立问题线索专项台帐,实行“一站式”全流程管理。

同时,对照问题线索专项台帐,根据难易程度、轻重缓急,问题的性质,解决问题责任主体等方面,及时进行分类梳理、登记造册,分析研判、列出清单,明确承办单位,定期对账督办,及时掌握和督促办理情况,确保问题线索情况明、数字准、无遗漏、可监管。

“我们将整合政治生态评价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系统、权力运行监督平台等,借力现有各类大数据平台,在智能监督上下工夫,为监督插上科技的翅膀。”新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下一步,新津将着力在日常监督、长期监督、有效监督上创新突破,切实把监督挺在前面。围绕自身实际,进一步强化对数据进行专题研判分析与深入挖掘,完善各专项配套机制。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