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苗圃鱼塘空中“筑巢”,来看看双流彭镇这家人的“丰收节”

2020-09-22 10:31:2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熊珮

四川在线记者 丁宁 摄影 华小峰

每到丰收时节,各地都是金秋遍地香,邀友聚农庄。但在双流却有另一番场景。

9月21日上午10时,在成都市双流区彭镇新安家园小区,64岁的宋德全接到朋友要来作客的电话,连忙登上自家二楼,来到屋外“空中田地”,娴熟地采摘着二荆条、茄子、冬瓜、秋葵、芋头……“别小看这一块块田地,产量高得很,我们家吃都吃不完。”宋德全边摘边说,近段时间正是秋收的时候,每天都是高朋满座,欢迎大家来他家过“丰收节”。

苗圃鱼塘上屋顶,与居家生活零距离

新安家园是安置小区,每户都是两层洋楼。宋德全口中的“空中田地”,是一个用钢架搭起的50多平方米的五层果蔬园。钢架围绕洋楼搭建,架子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规范统一的植物生长盒,盒子里种着茄子、二荆条、莲花白、西红柿、谷子等20多种有机果蔬。钢架下是一片鱼池,养殖有草鱼、鲫鱼。

彼时,记者在双流区东升街道五洞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楼顶也看到,50余平方米的楼顶空间绿意盎然,多层安置的70余个种植箱中培育的各类蔬菜、果树、食用菌、芽苗菜长势正旺,最底层也是一片鱼池。

“从规划到实施历时几个月时间,原本空旷的楼顶空间被建设成了一片楼顶田园。”据提供该项专利技术的四川科道农业公司董事长助理仲虓介绍,这是该公司“城乡四态循环农业建筑系统”实验项目在双流社区的落地实践。“一个种植箱的产量很高,以芋头为例,一个种植箱能量产6至8斤。”

如今,在新安家园、五洞桥社区已有80多户居民报名参加该实践项目。“总体成本每户最高也就1.3万左右,我们提供种子和土壤和技术支撑。”

田园诗意生活,居民可以自主“点菜”

如此田园诗意的试点,其原理通过科道农业的沙盘模拟,更加清晰明了:

城市常见的高楼大厦群,对其阳台和外墙空间进行改造,搭建起绿植培育空间,培育上果蔬、绿植,从底楼到顶层一排排管道整齐排列,构建起中水处理、黑水处理、沼渣沼液、居民家庭有机生活垃圾、城市有机垃圾等系统,居民的生活污水、厨余垃圾等通过多个系统完成循环处理,成为果蔬、绿植成长所需的灌溉用水、培基土壤,培育出的果蔬则可以直接食用,从而构筑起一条可循环的绿色生态循环之路。

如何解决果蔬适应在楼顶阳台生长的难题?

仲虓透露,“我们经过10余年的研发,采集了全球北纬30度附近地区的2000余种瓜果蔬菜在我们的园区试种、驯化,最终选择了374种适合本地种植的瓜果蔬菜。所有的果树都进行了矮化,高度仅有0.8米至1米,适合在楼顶阳台种植。”

让人更加惊喜的是,这样的生态菜园还可以自主“点菜”。

仲虓介绍,居民可根据时令种植茄子、苦瓜、番茄等蔬菜,桃子、柑橘等矮化水果及绿色植物。居民只需要在每年年初的时候“点好菜”,决定好具体要种什么,成熟了再采摘食用即可。

院士点赞:具有示范效应,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仲虓介绍,“城乡四态循环农业建筑系统”可确保建筑物品主体不变,还可以确保通道走廊不变,临街盆栽给住户新增了私家菜园,可以彻底减少城区菜市用地及农村种菜土地。通道走廊不变,即使是老式楼房的外墙通道,也可以进行施工建设,住户不仅可自给时令蔬菜水果,还省去了跑菜市的往返时间,有效节约了生活成本,真正实现了鲜果时蔬就种在自家的外墙上。此外,“城乡四态循环农业建筑系统”还改变了排污系统,循环利用给住户新增了燃料产量,可以彻底减少餐厨垃圾储运处理的困难,实现了内部排污再利用的全循环。

目前,该系统正在双流全面推广,下一步还推向全国。

“让人深受启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的谢克昌在调研该项目后表示,该项目坚持创新引领、理念先进,特别是在探索循环利用方面,自下而上形成了示范效应,未来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可期。

“项目在践行公园城市理念上,作了大胆的探索,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国家“无废城市”发起人之一的能源与环境工程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勇对项目的实践价值表示了肯定。

    编辑推荐